➡上一篇:〔讀文有感〕我讀【12-陳年普洱熟茶磚(福海鐵磚)】有感
〔讀文有感〕我讀【〔格格在廚房〕系列緣起與目錄】有感
我有一個小而樸實的廚房。
站在流理台前,打開水龍頭,嘩啦嘩啦水聲響著,將菜葉放在瀝水籃中清洗附著的泥沙,另一邊則轉動瓦斯台爐火,火勢順著鍋底向上燃燒,倒點油,手拿鍋剷翻動食材,從鍋邊嗆些醬汁,鍋子冒出陣陣白煙,與抽油煙機的風聲,廚房就此正式展開華麗的交響樂章。
從櫥櫃拿出盤子,將煮好的菜往盤子中心疊高,裊裊煙氣伴隨香氣,靠近一聞,眼鏡鏡面薄霧出現又隨即消失,一道又一道的菜,通過房間外走道長廊送往餐桌上。家人們也沒閒著,幫忙擺碗筷﹑盛湯,拿盛菜小盤,一系列動作如行雲流水般順暢,家庭的餐桌日常,料理滋味的記憶,形成家的樣貌。
尤其是假日,難得的家庭日,婆婆最喜歡與我們同坐在餐桌用餐,八十歲的老人牙口不好,有些菜要慢慢咀嚼,她說自己年紀大,不知道菜色變化可以這麼豐富,吃得開心,因為是與兒孫一同用餐,聽她講些親情流水帳,她就覺得很滿足。
時光依舊這樣過,可愛的老人家,又開始愛上煮飯,我們家幫她準備好吃食材,這幾年,我陪著婆婆討論肉要怎處理?哪道菜要怎切才會比較好入口,準備一小部分我自己做的熟食固然好,但最好的,還是現煮現吃,給婆婆鼓勵還有協助,讓她從料理食物過程找到生活樂趣,這樣生活才有寄託。
就這樣,冰山老人被餐桌能量融化,婆婆也複刻我們家的餐桌模式,時不時就打電話給住在同棟樓不同戶的大姑子,老人家牽腸掛肚的女兒,婆婆總說我這女兒傻,是個沒心眼的直腸子,在婆婆眼裡女兒是寶,是個長不大的老姑娘。
婆婆總會煮些好吃的,叫上女兒一起用餐,擔心她在外胡亂吃,常交代少吃些垃圾食物,叨念其實是關懷,老母親透過烹煮食物,融化彼此冰封許久的心。
婆婆渴望女兒陪伴,卻不得其門而入,婆婆從前雖然縱橫漁業界,對於家事區塊卻非常陌生,如今她老了,變得很怕寂寞,食物是很好的媒介,重拾與女兒之間的親情連結,八十歲的老母親,用食物跨越過一條鴻溝,叫女兒上樓吃飯,自己也獲得陪伴。
只不過,婆婆還是常跟我說,我這女兒不聽話,我不想再管她了,隨便她要怎過生活,早十年前,我可能會夾槍帶棒的跟她老人家說:「妳只是嘴上說說,我不相信…..」還加碼舉些實例,喚醒她的記憶。
每想要講些讓人下不了台的話,就會想起老茶房〔黎時國〕大哥經常講的話 :「凡事看破不說破」。
明知婆婆逞強,也不應該刻意捅破真相,這是轉機,八十歲還不晚,透過煮食修補親情,女兒從食物中感受媽媽不附加壓力的愛,多好的一件事,很多事情不怕晚,就怕沒有開始,人生難免有錯,但一路修正也會步入正軌上,急不得,就像一鍋溫火久燉的菜,將各種滋味相容,才能有沁入心底的好滋味。
可見關係扭轉,與事情發展,早在心念初衷,就已經有了定案。
媽媽的心情,能為孩子多做一點,什麼都好,哪怕是一位八十歲的老媽媽,哪怕不一定會如願以償,母親一世的心願,將老小孩感化回歸正途,世上最動容的畫面莫過於此…
廚房重地,能化干戈為玉帛,平息家裡煙硝味,上了餐桌,在好吃食物助陣之下,愛的表達變得簡單。
一連串的家庭轉變,是因為老茶房〔何秋格〕大嫂的身教影響,這些年大嫂教的﹑說的﹑還有親身做的,潛移默化的影響我的家。婆媳之間是功課,從抵抗,到相互彼此滋養,一定有一方要先鬆動觀念,因為改造心性,本來就必須歷經不同關卡。
大嫂教會我,「甘願做」是唯一解方。廚房是家庭的重鎮之地,食物不用華貴,貴在用心思,廚房不是浪費時間耗費體力的雜活,它真正的本質是生生不息的能量。
婆婆其實依舊聲勢逼人,只不過她從烹煮食物這個區塊,能自在表露冰封在冰山底層的溫柔,因為食物不會說話,因緣讓它只能被動的任人處理,不過能獲得食物多少能量,還是食物說了算,能做的就是好好待它,想來當然是在自家廚房的料理最實在。
或許很久以後,料理記憶滋味會漸漸淡去,但親情感覺不會消逝,它會在不同的關係之間,留存不一樣的美好回憶。
以上是,我讀【〔格格在廚房〕系列緣起與目錄】有感而發。
※ 圖片來源〔讀書會|部落格〕網址:www.5588.tw
➡下一篇:
【延伸閱讀】
➡ 《不存在的真實》套書 〔上冊+下冊〕內文簡述
➡ 《不存在的真實/上冊/生活道場》 內文簡述
➡ 《不存在的真實/下冊/消失的捷徑》 內文簡述
【註】圖示連結引用自〔讀書會|部落格〕網址:www.5588.tw
● 本文同步發表在以下臉書版面,歡迎進入參與互動:
➡〔佳話〕個人 FB 網址:www.2299.tw
➡〔老茶房意合團〕社團網址:www.1122.tw
➡ www.facebook.com/groups/1122.tw/posts/6870998979620255